5月29日,住池州市、宿州市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启了视察合肥检察工作的第三站。在巢湖,他们走进柘皋河自然教育中心,近距离视察生态检察站工作情况。在肥东,他们前往肥东包公故里文化园,视察肥东县检察院“新时代包公文化”品牌创建情况。
检察履职
助力擦亮合肥“最好名片”
“巢湖这几年变化真的很大,环境好、动植物种类多。”刚一走进巢湖市柘皋河自然教育中心,代表委员们不禁纷纷发出赞叹。
据了解,柘皋河湿地建设工程属于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占地面积约6960亩,工程内种植乔灌木5200余株、灌木地被35万㎡、水生植物16.5万㎡,是一片“天然氧吧”。
“巢湖市检察院在这里设立了生态检察法治宣传站,那么检察院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呢?”看到柘皋河自然教育中心门口树立的“生态检察法治宣传站”工作牌和“生态检察官”信箱,代表委员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通过检察官的介绍,代表委员们了解到,合肥市检察机关在落实巢湖综合治理方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建立环巢湖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协作机制,不断提升监督质效,同时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接下来给代表委员们详细介绍几个我们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助力巢湖治理的案例。”巢湖市检察院检察官孙彬与代表委员们边参观边介绍道,“从治理废弃船舶恢复湿地岸线到整改违法造塘,从制发检察建议修复矿山生态问题到探索碳汇赔偿实现恢复性司法,合肥市检察机关一直致力于将守护巢湖绿水青山做到实处。”
“通过今天的走访参观,我了解到巢湖市检察院通过召开圆桌会议、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组织志愿者实地考察等方式,守护了巢湖的生态环境,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住池州省人大代表、安徽醉山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市场部经理孙千慧说道。
此外,巢湖市检察院还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例如在整治废弃船舶时,巢湖市检察院通过“天地图”信息平台巡查,利用科技手段不断赋能检察监督质效。在办理某矿山企业非法开采矿山、破坏林地一案时,检察机关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以认购碳汇的形式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集体参观结束后,来自宿州市的省人大代表耿震还特意来到巢湖市检察院“生态检察法治宣传站”工作牌前与检察官展开进一步交流。“生态检察法治宣传站一般宣传什么内容?都有哪些人来参观?宣传的效果如何?”在得到检察官的回复后,耿震代表表示,这次参观看到了合肥市检察机关将工作实实在在地延伸到了基层,也为生态环境保护、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了检察力量。
检察文化
持续浸润检察“为民情怀”
下午三点,代表委员一行来到了肥东县包公故里文化园,视察肥东县检察院“新时代包公文化”检察文化品牌创建情况。
“世界包公,故里肥东。”包公故里文化园是依据史志书记载的包公故居旧址遗迹所建设,结合了包公文化、包公故事等,分为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和廉苑四个片区。居于此地的肥东县检察院正是立足于本地的包公文化和特色,打造了“新时代包公文化”检察文化品牌。
座谈会上,肥东县检察院邀请各位代表委员观看了“新时代包公文化”检察文化品牌宣传短片。短片中,以古代的包公与现代的检察官面对面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检察官的工作职能以及肥东县检察院的工作成效。
“检察文化品牌浓缩了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办案理念,检察文化的建设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对外更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普法好作品。目前,我们的‘新时代包公文化’已被评为全省优秀检察文化品牌。”座谈会上,肥东县检察院检察官介绍道。
住宿州省人大代表、宿州市书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安徽省巾帼画会副主席、宿州美协副主席赵松岩表示,包公一直是合肥和安徽的名片,也体现了大家对公正廉洁品质的一种尊崇。肥东县检察院将弘扬新时代包公文化与检察工作紧密结合,能够感受到合肥检察机关‘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公正和为人民司法的担当。
代表委员的心中对合肥检察工作还有哪些关切和建议?接下来,他们还将前往肥西县等地,视察未成年人检察等工作,并座谈交流对合肥检察工作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