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代表委员交叉视察②】看“公益诉讼检察”如何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时间:2024-05-3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如何最大程度实现生态修复效果?“小菜园”如何变身大公园?检察机关又是如何助力文化资源重焕光彩?


5月28日,代表委员们带着这些问题,前往合肥市涉林案件“碳中和”生态修复基地、长丰县非遗展览馆、杜集“五七”干校等实地考察检察工作成效。


创新举措

实现打击犯罪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建立生态修复基地的初步设想,源于庐阳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上午,15位代表委员来到了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滁河干渠畔,视察欧某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劳务代偿地点。


什么是劳务代偿地点?现场,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庐阳区检察院干警的讲解中,代表委员们找到了答案。



该地名为“涉林案件‘碳中和’生态修复基地”。2022年,欧某某违法销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金毛狗蕨。案件被审查起诉后,由于欧某某实际经济能力无法承担生态资源损害费用,庐阳区检察院在充分征求意见后,为让生态修复工作真正落地,各方同意由欧某某采取劳务代偿的形式支付相关民事公益赔偿。


2023年,该基地正式揭牌并同步投入使用。“后续将持续性推广使用,争取做到相关涉林案件在这里都能最大程度实现损害担责、补植复绿、生态平衡的修复效果。”庐阳区检察院干警说。



在听完讲解后,现场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对该基地的建立和后续推广使用表示肯定。“我认为该基地的建设是一种实现生态修复和补偿非常有效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为。”住池州省人大代表、池州市农业科学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院长(副主任)吴满霞说。


跟进监督

检察力量守护生态之美


如今,15万平方米的临湖大公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行人三三两两休闲漫步于其中。但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垃圾遍地、绿地损毁严重,甚至被开垦种菜,当成了私人“小菜园”。


上午10点,代表委员们前往了大房郢公园(二期)。“如果不是听介绍、看图片,我们绝对想不到看起来这么干净、舒服的地方以前竟是那样的情况。”现场,代表委员们忍不住感慨道。



这里环境的改变源于一份检察建议。


2020年,居民多次投诉该地环境脏乱差、无人管理。“通过现场勘验,我们向有关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彻底治理并根据相关规定做好绿地景观的后期养护,确保整治效果。”庐阳区检察院干警向代表委员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多次磋商、持续督促、实地走访“回头看”下,该区域实现彻底整改。“小菜园”大变身,建成了美丽的临湖公园,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庐阳区检察院办理的这起公益诉讼案,还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千案展示”。


住宿州省人大代表、中美协会员、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宿州美协主席耿震在现场视察后表示:“可以看出,合肥市检察机关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守护生态之美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期望未来,检察机关可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能动履职

以检察之力守护文化根脉


当天下午,代表委员们来到了长丰县非遗展览馆、杜集“五七”干校,视察了合肥市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情况。


在长丰县非遗展览馆,代表委员们看到了长丰县极具特色的下塘烧饼工艺流程、下塘火狮项目特点;感受到了长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了解了长丰县检察机关通过设立公益诉讼检察服务点,与相关部门协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让当地文化传承更好、让地域特色质量更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长丰县检察院干警表示,下一步,在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同时,还会推动凝聚保护文化遗产的合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随后,代表委员们还前往杜集“五七”干校。据悉,该地旧址建于1968年,是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文物遗址之一。


在介绍中,代表委员们了解到这里的保护情况。2022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三级检察院联合开展走访调查,发现该旧址因年久失修、缺乏管护,严重影响了文物的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为加强旧址保护管理力度,长丰县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职。



“现在其内部修缮维护及周边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完工。部分旧址选择保留原貌,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代表委员们一边参观,一边听干警的介绍。


“这里是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体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研究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红色资源一定要保护好、挖掘好、宣传好。”“要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参观完现场后,代表委员们如是说道。


据悉,接下来,代表委员还将前往巢湖市、肥东县等地,视察“检察护企”、环巢湖生态检察等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