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易,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从检八年来,她深耕民事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作为办案组主要成员,她积极参与办理督促规范视觉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住建部、中国残疾联合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本人先后获得最高检通报表扬、个人三等功、合肥市检察机关民行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业务能手、蜀山区优秀公务员、区三八红旗手、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领悟法治精神中凝练底气
荣誉的背后是汗水和付出,更是承载着责任和担当。
入职后,她首先从事的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她深知:“做好新时期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就是要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新的司法需求,用心用情办好影响群众切身安全、利益和感受的‘小案’”。为此,她不断强化答题思维、答卷意识,参办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五百余件,积极化解矛盾、平息纠纷。所办理的王某民事虚假诉讼案,为多名当事人挽回四百多万元经济损失,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十四批指导性案例适用指引》。
▲尤易与志愿者体验无障碍设施建设
尤易积极思考,把办案经验上升到理论创新,撰写了《推进虚假诉讼检察监督机制建立》的工作报告,详细介绍蜀山区院依托高效的工作机制开展虚假诉讼监督的做法和成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专刊全文转发。
2020年,蜀山区院受理了一批涉访涉诉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纠纷申诉案件,尤易认真研究案情后,对界定行政、民事案件受理范围等关键性问题提出意见,并协助合肥市院通过抗诉监督法院纠正了一批错误裁定,切实保护群众诉权。其中,蔡某与安徽省合肥市某街道办事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行政抗诉案入围全国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评选。
在监督办案中锤炼勇气
尤易始终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实现办案质量、效率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面对新领域新挑战,她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践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自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尤易从零开始学习公益诉讼相关法律法规、办案规则等,深挖案件线索、打磨证据链条,共参办公益诉讼案件339件,成功办理了一批创新性、典型性的案件。
她坚持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办案重点,参与开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为民办实事破解老大难”“消字号”产品违法添加治理专项监督活动等,以公益诉讼代表人的担当有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其中,蜀山区院诉某生物科技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某便利店销售不合格一次性医用口罩民事公益诉讼案先后被评为合肥市消费者维权十大案例。
▲尤易参与助残公益诉讼调查
2023年以来,蜀山区院重点开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公益诉讼专项工作。尤易和同事们走访了蜀山区30多处医院、政务大厅、图书馆等,实地查看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之后,她向区残联、社会公益组织等了解残疾人日常生活需求和所遇障碍,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检察建议,推动辖区无障碍车位、盲道建设、盲人图书阅览等问题整改,并邀请残疾人代表参与“回头看”跟进监督,现场验收整改效果,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持续优化的效果。
该系列案件入选安徽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其中,督促规范视觉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住建部、中国残疾联合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尤易秉持公益为民情怀,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残疾人志愿者代表家庭困难情形,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予以救助,有力促进了司法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在洞察钻研中磨练志气
“公益诉讼检察官的知识库要像中药房,不仅要门类齐全,还要懂得科学配伍,才能开出一剂让专业机关都心服口服的检察建议良方。”
随着数字检察战略的深入实施,尤易保持开放性、主动性、持续性的学习态度,深入感悟数字检察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训练和提升法律监督模型建模的基本思维,以建用法律监督数据模型为切入点,探索“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的法律监督新路径。
▲尤易在全省检察机关第二届大数据模型竞赛上领奖
为积极落实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她从已经办理的案件中发现类案监督共同点,用数字化思维提炼梳理类案办理规则,建用“督促整治危化品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模型”,发现行政机关未依法移送、处罚的涉危化品案件线索140余条,依法开展危化品监管类案监督,督促地方行政机关移送案件5件、安监部门立案查处6件,推动蜀山区建立案件线索跨部门移送机制、健全责任明确的监管机制,助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尤易作为该模型主讲人参加了全省检察机关第二届大数据模型竞赛,并获得优秀奖。同时,运用该模型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入选安徽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典型案例。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尤易始终怀揣热爱和梦想,在未来的公益保护之路上笃行不怠,做公益诉讼路上的追光者,以更高质量的办案为新时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