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媒体聚焦】安徽法制报 | 三名小学生遭遇敲诈,检察机关准确定性更改罪名
时间:2022-07-1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22年7月13日《安徽法制报》第三版 

  

    

  原标题 

  

  三名小学生浏览游戏视频遭遇敲诈 

  检察机关经审查准确定性更改罪名 

  

  本报讯(记者 袁中锋 通讯员 丁晓燕)以领取免费游戏皮肤为诱饵,23岁男子徐某某向3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敲诈勒索2.5万余元。7月7日,记者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获悉,经该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以敲诈勒索罪判处被告人徐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5000元。 

  

  今年11岁的小芳(化名)是合肥市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芳喜欢一种名叫“迷你世界”的游戏,经常浏览该游戏的相关视频。2021年国庆假期,小芳拿妈妈的手机刷视频时,突然收到后台发来的一条私信。私信里说,加一个QQ号码,可以免费领取3套游戏皮肤。小芳便毫不犹豫添加了对方。在对话时,对方说有游戏皮肤的激活卡,只要告诉其游戏账号就行。小芳的账号是爸爸的手机号注册,小芳便将爸爸的手机号发了过去。不一会,对方说,错把一笔钱转到了小芳爸爸的账户里,要求小芳把钱转回去。在对方的指导下,小芳扫描了对方提供的收款码并向对方转账600元。之后,对方又以游戏皮肤需要付费为由,多次要求小芳转账。后小芳用父母的微信和支付宝,陆续给对方转账共6000元。 

  

  2021年10月5日,小芳母亲发现后遂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徐某某抓获归案。经查,徐某某还以同样的方式诱导、骗取了湖北、福建的两名未满12周岁孩子的钱财,其中一名累计转账金额超万元。2021年12月8日,侦查机关以徐某某涉嫌诈骗罪移送审查起诉。 

   

  在审查时,案件承办检察官林晨对本案涉嫌的罪名产生了质疑。徐某某历次供述均证实存在欺骗和威胁恐吓双重行为,3名被害人案发时年龄为10至12周岁,对财物价值已有一定认识。在未收到游戏皮肤的情况下,为何却支付数千乃至上万元呢?为准确查明案件经过,检察机关向侦查机关提出了补充侦查意见。 

   

  经查,2021年7月至10月期间,徐某某首先在互联网软件上发布“迷你世界”游戏视频,然后寻找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玩家聊天。聊天过程中,谎称免费赠送或代购游戏皮肤,然后以游戏皮肤损坏、误把钱转到对方账户等为借口,要求未成年人赔偿。如未成年人不同意,则以报警、让警察找其父母为由实施威胁、恐吓。因害怕父母知道自己玩游戏,未成年人便会按照徐某某的要求向徐某某指定的收款码转账。采取上述方式,徐某某共向3名未成年被害人实施敲诈勒索28次,金额共计25160元。 

   

  综合全案证据及3名未成年被害人被侵害时的心理,林晨认为,徐某某实施犯罪时的行为同时具有欺骗与胁迫性质,但被害人并未陷入错误认识,而是产生了恐惧心理并基于恐惧心理而进行转账。“我爸妈知道后可能不让我玩手机了,还会打我。”小芳说。“报警找父母”足以对十来岁的未成年人产生心理钳制。据此,应认定徐某某构成敲诈勒索罪。今年5月18日,合肥高新区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徐某某提起公诉。合肥高新区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犯罪事实以及量刑建议。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徐某某未提出上诉,目前判决已生效。 

   

  随着手机使用者的低龄化,许多不法分子把诈骗目光转向了年幼的儿童身上。针对这一情况,合肥高新区检察院在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时,特别注重以网络游戏为切入点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联合妇联对被害人开展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等救助工作,共同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 

   

  检察官提醒: 

   

  网络已经融入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中,完全将网络屏蔽于未成年人的世界之外是不现实的,但父母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限制,告知孩子不要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不要轻易将支付密码告诉孩子,或定期更改支付密码,及时查看转账记录,发现异常要立即询问并报警。